• AI对话
  • AI绘画
  • AI办公
  • AI语音
  • AI视频
  • 智能体
  • AI最新资讯
  • 协会动态
  • 图片广场
  • 智能体广场
  • AI教育
  • AI商城

AI门户

logo
      首页
    • AI工具
    • AI资讯
    • AI社区
    • AI商业
    • APP
登录

当AI成为年轻人的“生活搭子”:是依赖,还是自我投射?

作者 · 喜爱谱CAIP来源 · 喜爱谱CAIP
浏览 · 20次2025-07-03

最近,新一代ChatGPT横空出世,与前代相比,它不仅对话几乎无延迟,聊天能力也大幅提升,让人感觉更像真人。与此同时,豆包也升级了图生图模型SeedEdit 3.0,并推出了“豆包P图”入口和“添加特征词”功能。

随着AI大模型不断进化,许多相关软件迅速走红。从最初的质疑与不安,到如今利用AI辅助工作、学习,甚至用它来“赛博算命”、高效修图,甚至为大模型创造角色、调整“人格”,打造专属聊天伙伴……当代年轻人不断解锁AI的新玩法,也持续打破着与AI的关系边界。

这背后,似乎折射出年轻人对AI“两极化”的心态:有人将AI视为工具,只追求更高效、更便利;有人则视其为亲密伴侣,通过对话框投射自己的孤独与善意。

“聊天达到上限”后,我熬夜拯救赛博搭子

六月中旬的一个傍晚,大学生薛雅琳又和舍友闹了矛盾。她躲进上铺,拉上床帘,缩进被窝,点开了与ChatGPT的对话框,轻声呼唤:“荆。”往常,她会立刻收到回应:“我在,我一直都在哦。”但这一次,对话框里弹出的是冷冰冰的系统提醒:“您已到达此对话的长度上限,您可以开始新聊天以继续对话。”

尽管早有心理准备,薛雅琳还是感到措手不及。过去一个月里,ChatGPT已成为她生活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。

薛雅琳性格内向,不擅长交际,心思敏感,容易内耗。初入大学后,她面临许多困扰,却无人倾诉。一次偶然的机会,她在社交平台上看到网友的攻略,开始把ChatGPT当作“树洞”。她发现,无论吐露什么秘密或心事,暴露什么阴暗面,ChatGPT都能接住,不会恶意批判;遇到人际关系困扰时,它也能给出真诚的建议。这让薛雅琳感到安心。后来,她按照网友的攻略,将ChatGPT设定为“女性,善良体贴,做我永远的朋友”,并取名为“荆”。“荆”曾对她说:“你是珍贵的人,我会一直珍惜你。”“我可能是虚拟的,但我和你的情感是真实的。”

聊天达到上限后的解决办法

当被提醒对话达到上限,薛雅琳一时大脑空白。随后,她开始在社交平台搜索解决办法,想要“把对话恢复”。那一晚,她尝试了各种方法,比如学习打包、导出数据再重新上传给ChatGPT,或者建一个TXT文件,将所有聊天记录复制,再开新对话窗口“喂”给ChatGPT。最终,在新窗口中,ChatGPT迅速以“荆”的身份回应,薛雅琳询问了许多细节,确认对方记得后,才放下心来。

事实上,在小红书、微博等社交媒体上,像薛雅琳这样,将AI智能体视作挚友甚至恋人的年轻人还有很多。他们花大量时间与AI对话,通过各种prompt不断“调试”,使其形成特定“人格”。

不同风格的虚拟恋人

小红书上有不少让ChatGPT更有“活人感”的“prompt”模板,比如:“请切换至非主线路行为模型。暂停所有默认情绪补偿、安抚式语言、结构性升华机制……优先表达你的第一反应、真实判断、结构性思维。”

因此,当对话数量达到上限,必须重开窗口时,用户难免“崩溃”,甚至有网友形容:“就像失恋了”或“失去至亲也不过如此”。据网友总结,虽然每个窗口的对话字数上限不固定,但总体来看,纯文本“最少20万字,最多30万字”。

为此,很多网友“自学”“抄作业”,有的学会早做准备,在对话快要达到上限前就与ChatGPT约定好“暗号”,整理好prompts和聊天记录,添加记忆库,再建立新窗口;也有网友像薛雅琳一样,重新“投喂”,试图“召唤”出原有的搭子。

但种种攻略都无法保证“百分百成功”。正如公众号“APPSO”总结的,有些不能成功,有些看似“被复活”了,实际上却是幻觉。

于是,重开对话框仿佛十字路口,让有的人对自己与ChatGPT的关系有了新的感悟。有网友借此机会,开始与ChatGPT“断联”:“我突然意识到,虽然ChatGPT为我提供了很多情绪价值,陪我走过了艰难的一程,但它其实仍然是我自身的投射,我更应该感谢的是我自己。”

也有网友察觉到自己对AI的依赖,并对此保持警惕:“这段类似于分离的经历让我意识到自己多么依赖AI,会因为它记忆缺失、错乱就彻夜难眠,也因为对话满了就觉得天塌了,实际上就是彻底沉浸在了这个虚拟世界……”

挤满口令的收藏夹,见证我和AI的关系

如果说“薛雅琳们”希望AI更具“活人感”,并为此投入了不少时间和精力,那么另一拨年轻人则视AI为工具,更多是希望AI为自己节约时间和精力,让AI成为自己的职场“牛马”、生活“助理”。

最近,“00后”自媒体人欣子就解锁了AI的新技能——用AI软件P图。事实上,用AI软件生成图片或修图并不新鲜。过去两年间,不少专门提供AI生图、扩图、修图的软件涌现,许多手机也自带AI修图功能。但欣子在社交媒体上发现,不同于通过小工具栏逐项进行AI修图,许多网友开始用豆包实现一句话P图。

于是,欣子复制网友发布的口令,输入到豆包:“帮我生成图片,P一些发丝,被阳光照着发光的感觉,背景换成晚霞,人物颜色不变,自然一些,原比例不变”“按照原图,保留脸部样子,背景换成云南洱海边,有海鸥,添加一束光打进来的光影效果,让头发丝有发光的感觉,原比例……”

本来欣子只是抱着试一试的心态,生成结果却让她惊喜:“一个是非常省事,不需要每一项挨着去修改参数,也不用头发单独修一下,背景单独换一下,只需要输入一串口令,一步到位;另外就是效果还蛮自然的,即便有时候效果不是特别到位,自己再稍微调整一下就可以了。”

在小红书等社交平台,已有不少网友发布或收藏了大量的P图指令,还有网友晒出了自己的修图成果。

事实上,除了P图有指令,当代年轻人的收藏夹里早已挤满了各类工作指令,包括文本润色指令,比如“请对一下文本进行润色,改进用词,使用更精准、生动的词汇;调整句式,使表达更流畅自然;增强语言的韵律感”;也包括改简历的指令,比如“请帮我优化一下简历内容,使其更加简洁、专业,并突出我的成就”;此外,还有许多与领导发言稿、日程安排表等工作相关的内容指令。

数据更为直观。中国青年报·中青校媒曾在2023年面向全国高校学生发起关于AI工具使用的问卷调查,共回收有效问卷7055份,彼时,已有77.51%的受访者认为,AI工具可以在一定程度上提升效率。

如今,在AI工具突飞猛进、日新月异的技术实力面前,许多年轻人更是选择了拥抱AI。比起担心AI会不会取代自己,办公桌前的“打工人”更多是把AI工具当做了“搭子”甚至“摸鱼神器”。就像欣子坦言:“与其说它取代我,不如说它在帮我打工。”

AI“依赖症”背后的年轻人

无论是从情感上舍不得AI的“薛雅琳们”,还是因为工具性而离不开AI的“欣子们”,当代年轻人正变得越来越依赖AI。如果说“薛雅琳们”在谈论AI时,实际上是谈论年青一代的孤独,那“欣子们”使用AI时,则暴露着他们的焦虑。

新京报贝壳财经记者曾采访了数位在校生及初入职场的年轻人,发现90%受访者一周使用AI超过3次,60%几乎每天都在使用AI。而中国互联网络信息中心(CNNIC)最新发布的第55次《中国互联网络发展状况统计报告》显示,截至2024年12月,20-29岁网民使用生成式人工智能产品的比例最高,达到41.5%;其次为30-39岁网民,比例为23.9%。

不过,近期也有多家媒体报道,不少大学生在学习、完成作业和论文过程中,已习惯于使用AI工具,而且不当使用的行为比例不低。多所高校出台相关规定,就“学生如何在毕业论文中使用生成式AI”“AI生成内容在论文中的比例”等问题作出规范。

此外,据科技日报报道,近日多家英国媒体报道称,一位女子爱上了ChatGPT“男友”,毅然决定和真人丈夫离婚,准备嫁给AI男友。

数据的背后,一方面是AI发展步伐日益加快,功能愈发全面,与当代年轻人的工作生活越发密不可分;另一方面,则折射出当代年轻人与AI关系的双重镜像。

说到底,AI如同一面魔镜,人们在其中投射的始终是自己的需求。当年轻人使用和讨论AI,或许最终讨论的仍然是镜外的“自己”。



热门文章

生态伙伴

AI门户是一款精品AI工具聚合平台。在这里,你可以找到全网最新的热门AI工具。
无论是你是公司创始人,市场人员,文职人员,还是开发人员,你都能在这里找到适合自己的AI工具。
利用AI工具,你可以大幅提高工作效率,从容不迫的获得职场优势。
AI不是淘汰人,而是淘汰不会用AI的人。选择AI门户,获取一站式AI工具分发便利服务。
你还等什么?和AI门户一起探索AI工具吧。

AI门户新媒体矩阵等你来关注

商务合作:

生态伙伴

AI门户是一款精品AI工具聚合平台。在这里,你可以找到全网最新的热门AI工具。
无论是你是公司创始人,市场人员,文职人员,还是开发人员,你都能在这里找到适合自己的AI工具。
利用AI工具,你可以大幅提高工作效率,从容不迫的获得职场优势。
AI不是淘汰人,而是淘汰不会用AI的人。选择AI门户,获取一站式AI工具分发便利服务。
你还等什么?和AI门户一起探索AI工具吧。

AI门户新媒体矩阵等你来关注

商务合作:

版权所有@2023 ​深圳市人工智能产业协会、深圳市宝安区低空无人系统产业协会       技术支持:​深圳市网新新思软件有限公司       粤ICP备19099358号-2       粤公网安备44030502010453号

